鳳凰嶺隧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,是忻阜高速公路124公里戰線上的關鍵控制性工程,設計時速80公里,為雙洞單向雙車道,隧道左線長5896.9米,右線5773.5米,Ⅳ、Ⅴ級弱軟圍巖占全長的48%,構造復雜,穿越多條大斷層,地質破碎,巖溶較發育,進口段老黃土高陡邊坡斜交偏壓,出口段為崩落堆積體,偏壓嚴重,施工難度大。
作為特長隧道隧道,掘進超過3000米后,保證好通風通電也有系列難題。中鐵十二局決策層在項目人員配置、工區劃分、要素組合、隊伍選擇、方案制定等方面精細布置,為項目的快速、有序運行定準調子。同時,公司投入1600多萬元購進精良先進隧道出碴設備。隧道施工采取工序分離、工費承包的施工模式,選擇了公司優秀的2個隧道施工隊伍兩頭對打,使項目從一上場就把握了重點工程管理的主動權。2008年10月,項目曾創下三級圍巖單口月掘進307米,二次襯砌312米的界業高產紀錄。山西省委副書記、省長王君曾兩次視察該隧道,山西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、廳長段建國,廳黨組成員、總工程師郜玉蘭等領導多次視察,現場指導。
為了保證隧道的施工安全,廣大工程技術管理人員,始終做到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,巖變我變、均衡生產,認真遵守“新奧法”施工要求,特別是重視不良地質地段初支到位、噴錨及時、仰拱或鋪底緊跟,時時關注二襯與掌子面的距離,是否符合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的強制性標準,保證了快速施工中的生產安全。
作為交通運輸部的科技示范項目,全線有20余項科研成果要進行推廣,僅在鳳凰嶺隧道就有6項。
該項目與交通運輸部公路院,山西省交通勘察設計院、山西省交通科研院、重慶大學、長安大學等科研單位廣泛合作,在鳳凰嶺隧道施工關鍵技術、隧道圍巖分級與動態監控技術、隧道節能照明技術、機制砂混凝土的推廣應用、隧道棄渣混填路基技術、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隧道鋪裝等方面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。
鳳凰嶺隧道全線的安全、順利貫通,打通了忻阜高速公路國慶通車目標的第一攔路虎,屆時,游客穿越巍巍太行山,奔赴中國佛教圣地、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的路程,僅在五臺縣境內將會縮短一個小時。
上一篇:秦嶺隧道